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河南计划这么干!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8日 09:50 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点击:[]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2022〕3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2年8月4日

河南省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引领消费、扩大就业、增强经济韧性和活力,促进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以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为目标,着力在区域引领、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纵深改革、扩大开放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和跃升,努力形成制度更加优化、市场更加活跃、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发展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路径。

1.创新赋能,供需适配。坚持市场导向,以新需求激发新供给、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深化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潜力活力,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2.龙头突破,区域协同。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集聚国际化高端资源要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枢纽和高端消费中心功能;推动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梯次发展、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全省服务业发展水平。

3.开放牵引,内外畅通。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内协同,进一步拓展空间、提升实力,在建设统一大市场、深度融入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4.改革破题,放管并举。推动创新治理模式、破除制度“藩篱”,在要素保障、行业监管、政策集成等方面变革突破,破解市场主体痛点难点,建设国内一流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服务业税收、从业人员规模稳步提升;创新发展成势见效,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比达到45%;改革开放动能澎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服务业吸收外资年均增长5%,现代服务业治理结构、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主体实力显著跃升,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突破万家,涌现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和新赛道“单项冠军”,物流行业收入规模突破万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二、突出集中发力,加快建设新高地

(一)全力打造郑州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

1.提升国际化城市服务能级。以国际航空、班列、金融、会展等功能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推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新片区、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等重大工程建设,畅通国际航空、中欧班列、铁海河海联运等货运直达和中转通道网络,完善境内外货运枢纽、节点和海外仓布局,将郑州建设成为四条“丝绸之路”交汇枢纽。重点建设郑州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龙湖金融中心、中原基金岛等,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全国或区域总部,集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内外双向人民币融资、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建设清算平台。重点建设郑州国际会展商务中心,做大做强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品牌展会,高效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会展名城。(责任单位:郑州市政府、航空港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邮政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等)

2.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以服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打造全国新兴科技创新高地。高标准建设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嵩山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推动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科技要素交易枢纽。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算力,争取国家交通、物流等大数据中心落地我省,提升网络安全在全国的地位,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工程,加快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合作办学项目建设。(责任单位:郑州市政府、省科技厅、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

3.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口岸优势,设立全球汇进出口商品展示销售平台,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创新试点,扩大高档消费品、冰鲜产品、药品、汽车等进口规模,建设全国重要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和高端消费集聚区。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加快文旅消费场景创新,打造链接全球的文旅消费高地。建设国际化社区,完善国际化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功能。(责任单位:郑州市政府、航空港区管委会、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等)

(二)协同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板块。

1.强化副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支持洛阳建设国内领先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重点实施龙门实验室、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等重大项目,争创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工业设计中心、检验检测平台,高质量建设洛邑古城、新唐街等文旅综合体,建设全国知名的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支持南阳培育壮大商贸物流、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完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区,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责任单位:洛阳市、南阳市政府,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等)

2.推动区域中心城市特色服务业发展。推动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服务产业和品牌,建设一批区域性专业服务基地、制造业配套协作服务中心和商业中心、文旅消费中心,提升区域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责任单位:各有关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

三、聚焦创新前沿,加快延伸新服务

(一)完善全链条科技服务。

1.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市场导向、接轨国际的要求,完善科研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引进和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灵活配置科研人员、研发团队、科研设备等要素,自主开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研发,到2025年争取新建50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全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到300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2.激活技术转移市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探索“高校院所+转化公司+科创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大市场,完善全省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服务网络。到2025年争取新引进和培育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以上,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0亿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3.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风险投资基金、科创类债券融资等业务,支持郑州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扩大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规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

4.完善专业中介服务。推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行业转型发展,拓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功能,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作用,支持郑州、许昌、漯河创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达到200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市场监管局、河南证监局)

(二)发展精益化供应链服务。

1.创新产业供应链服务模式。立足全流程服务,加快推进数智化网链融合,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发展虚拟生产、云制造等制造业供应链模式,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争创国家级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到2025年培育5家左右全国供应链百强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

2.加快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深化供应链平台战略合作,推动建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合作联盟,探索建设省级多式联运平台。依托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搭建全省统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培育1—2个全国性供应链金融企业(平台)。建成覆盖全省、政银企联动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3.积极对接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发挥郑州国际货运枢纽优势,大力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大型货运代理企业和综合物流集成商,积极承接全球空运、陆运、海运转移货源。推动与全球前20位的货运枢纽机场全部通航,拓展中欧班列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成员国等国际干线网络,布局一批双向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和海外仓,提升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链条服务能力。依托开发区体系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供应链合作园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省机场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

(三)壮大高增值信息服务。

1.支持发展新型数字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数字服务,提升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行效能,加快鲲鹏软件小镇、省区块链产业园区等建设,编制元宇宙产业链图谱,到2025年争取培育10家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

2.推进产业数字化渗透。加快构建“1+N+N”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布局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重点建设500个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项目。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到2025年力争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达到30%。(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

(四)培育集成融合服务。

1.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制造+服务”“产品+服务”为重点,推动制造企业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拓展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远程运维等业务,争取每年培育3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个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

2.高水平建设“设计河南”。以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创意设计为重点,推动设计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集成化发展,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开放平台,支持本土设计单位与国内外行业龙头深化合作,高标准建设一批设计产业园区,到2025年争取培育20个国家级、30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3.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家居建材、电子家电等特色产业,加快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支持电商、制造企业探索发展“多频道网络(MCN)+品牌工厂”、反向定制(C2M)等融合模式,争取培育一批特色产品直播基地和“豫货”品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五)丰富时尚消费服务。

1.大力发展消费“云服务”。支持发展智慧家庭、在线文娱、数字体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新业态,推进新兴技术成果服务内容生产,争取引进和培育一批全国性或区域性综合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和本地生活城市连锁平台,建设一批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

2.丰富沉浸式文旅产品。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快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推进龙门石窟、殷墟等大遗址数字化展示,支持洛阳、开封分别打造唐文化、宋文化集中体验地,在二里头夏都遗址、殷墟、仰韶文化、洛阳、开封等重点博物馆推出一批特种电影、小剧场作品,加快建设省文旅文创融合数字创意中心。(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

3.扩大新零售消费。加快网络零售创新迭代,拓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培育一批“小而美”网络品牌,推广无接触式消费,积极发展首店经济,争取增设口岸及城市进口商品免税店,搭建商品出口转内销平台,到2025年新增50个品牌消费集聚区,引导高端消费加快回流。(责任单位:省商务厅、财政厅)

4.完善新消费配套服务。围绕消费新热点,加快延伸增值服务链条。制定预制菜发展支持政策,培育预制菜品牌,扩大预制菜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后市场服务,拓展售后服务、信贷保险、充换电等业务,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车销售及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规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

(六)扩大优质便利社会服务。

1.创新养老育幼供给。探索推行“物业+养老托育”等新模式,支持养老育幼服务主体“上云用数赋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争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入网人数覆盖90%以上老年人。(责任单位:省民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2.扩容优质医疗服务。支持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围绕心血管、儿童、神经疾病、中医(肿瘤)、呼吸等,建设8—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实现全省县域医共体与省、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互联。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建设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积极争取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发展前沿医疗服务,加快建设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省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实验室。(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化社区便民服务。实施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提升行动,建设“一点多用”“一店多能”社区邻里中心,推动城市商业资源下沉社区,完善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设施布局,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家政服务领域信用体系,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试点工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邮政管理局)

(七)聚力打造新服务载体品牌。

1.加快新项目开发。围绕新服务重点领域,以“揭榜挂帅”“打擂择优”等形式,遴选100个左右新项目和试验场景进行扶持推广,加速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商用实践。(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2.支持新主体培育。聚焦发展“新企、老牌、爆品”,分类施策支持市场主体成长,到2025年争取培育100家新服务领跑企业、100个焕新老字号(品牌)、100个“爆品”运营商。(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3.推进新平台构筑。推动新服务集聚发展,遴选基础较好的园区(楼宇)重点培育,推动产业投资、金融服务、渠道资源、公共服务等功能集成,形成一批新服务创新发展集聚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四、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拓展新空间

(一)推进重点领域对外开放。

1.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开展基金、开发性金融、“险资入豫”专项行动,建设郑州、洛阳私募基金集聚区。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证监局)

2.推进增值电信服务开放。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逐步放宽存储转发类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等外资股比限制,争取在郑州设立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

3.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实现突破。优化区域国别和学科专业布局,多形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争取设立1—2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力争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突破。(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4.拓展跨境电商新优势。发挥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作用,提升口岸清关、集散分拨等效能,推动国际邮快件畅通网络、做大规模。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设,争取实施跨境电商B2B监管试点政策,到2025年力争培育100个跨境电商全球知名品牌。(责任单位:省邮政管理局、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省商务厅、税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邮政公司、机场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

(二)对接国际高标准制度规则。

1.高水平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借鉴深圳前海合作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创新举措,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谋划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空港新片区,将重点开放设施及功能区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实施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和制度。(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航空港区管委会)

2.推动通关和跨境贸易便利化。积极争取国家扩大第五航权配额,加大对卢森堡货航、卡塔尔航空等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沿海沿边口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争取郑州航空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尽快落地。落实经认证的经营者认证企业通关便利措施,推动中欧班列进出口企业加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省机场集团、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航空港区管委会)

3.主动对接国际规则标准。推动与卢森堡等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标准、金融科技等领域互认。对接国际航空货运标准体系,深化航空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试点工作。完善产品合格评定机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争取允许境外合格评定机构开展境内认证、检测和检验业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机场集团)

(三)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

1.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行利于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外汇管理政策和贸易监管制度,探索建立数字贸易监管体系。(责任单位:省商务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

2.发展优势特色服务贸易。加快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文化出口基地、南阳张仲景博物馆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积极申建地理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实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行动,新增1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企业(平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3.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以扩大数字服务出口为主攻方向,实施服务贸易数字化专项行动,积极申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认定一批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四)提升国际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1.引聚全球优质服务要素。聚焦供应链产业链关键环节,制定实施针对性政策措施,吸引全球性生产服务公司、研发机构、国际组织分支机构、签证中心等功能机构落户我省,加快建设国际交流中心,推动实现一站式综合涉外服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科技厅、省委外办、省公安厅)

2.强化“豫企出海”服务支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分销中心、贸易中心、物流基地,加快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设,制定促进公共海外仓发展政策,到2025年争取培育30家海外仓示范企业。(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

3.强化资源链接配置。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扩大引进境外交易者特定品种范围,率先在波罗的海巴拿马型干散货船运价指数期货品种取得突破,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客户参与交易,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研究跨境电商、内陆多式联运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为我国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贡献“河南方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交通运输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证监局、郑州商品交易所)

五、深化重点改革,加快营造新环境

(一)优化政务服务。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准入准营同步提升。打造升级版“企业开办+N项服务”,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带动高频涉企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定期评估、排查、清理服务业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建立覆盖市、县两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实行挂单销账,到2025年实现台账清零。(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二)优化要素配置。

1.拓宽融资渠道。依托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等融资服务平台作用,研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创新“豫正贷”“政采贷”“电力贷”“税易贷”等应用,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支持中小微服务业企业融资。引导企业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品种,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抓住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强服务业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2.加强用地保障。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支持各地对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领域探索更为精准的用地保障政策。探索将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向重大服务用地延伸,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3.强化人才支撑。绘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利用“中原英才计划”等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高精尖缺人才”地方经济综合贡献奖励试点,支持高校增设相关本科专业并在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品牌运营、主播、骑手等新职业培训规模。(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4.增强数据交易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加速汇聚,集约建设省、市两级数据资源池体系。引导开展数据资产、合规性、质量等第三方评估以及撮合、代理、咨询、经纪等数据交易活动。建设郑州数据交易所。(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

(三)创新监督管理。

1.提升信用监管能力。完善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承诺制,对信用良好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在审批审核、贷款融资、资金扶持、评先评优等方面实施联合激励措施。(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2.实行包容审慎市场监管。创新与线上服务、产业数字化、新个体、微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服务相适应的监管模式,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和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3.强化质量标准建设。实施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重点在物流、金融、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到2035年争取培育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5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0个。(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1.加快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改革。深入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强化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扩大管理权限,推广“极简审批”,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开发建设。统筹推进其他服务业载体整合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编办、省委改革办)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省管国有服务业企业改革重组,推动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中豫国际港务集团等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河南时代报告杂志社等国有企业二级及以下子公司依法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开展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

3.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服务业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持续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支持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省级科学院。(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科技厅)

4.推动公共服务改革。推动培训疗养机构闲置资产用于发展养老服务,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机构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推动解决存量住房转型发展养老服务的消防审批问题。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改革。(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民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

六、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稳定服务业运行各项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运行分析调度会议,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作为,根据职责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项目带动。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项目为王”,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具体要求,滚动实施1000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扎实开展项目谋划招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统计监测。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监测工作,探索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消费商品和服务零售总额统计。依托各类大数据资源,提高服务业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强化督导问效。建立实施方案推进情况报告和评估制度,围绕重大项目、改革事项、营商环境和民生关切等开展评估督导,及时对进展缓慢的重大事项跟踪推进。

上一条: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投运,成为国内外货运航司重点布局枢纽机场 下一条: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持续聚焦“数字服务”领域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郑州航院东校区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19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