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1日 11:01  点击:[]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区域经济评论

2019年底以来,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中国经济以巨大的韧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虽然暴露出部分经济发展的短板,但在这一次“大考”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也显示出一些新热点。

一、云服务产业加速发展

云服务是互联网领域的专业问题,普通百姓直接应用有限。但是在这一次疫情冲击中,由于全社会都担心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病毒,不得不寻求非直接接触方式完成相关工作。因此,利用互联网的云服务产业被迅速普及。

一是云办公。疫情让线上办公和协同办公加速到来。由于各种原因,党政部门或公司有很多工作无法停顿,又无法采用传统办公方式,就设法借助互联网云服务软件进行云办公。百度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8日以来,近30天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阿里巴巴的应用程序——钉钉的活跃数据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很快成为一个超级应用。腾讯公司数据显示,自2020年2月10日以来,其办公协作应用程序——企业微信的业务量同比增长了10倍。华为公司数据表明,其办公软件华为云正在以50倍的速度增长,每天新增用户超过100万人。伴随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将会研发各种工具来解决线上办公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云办公进一步普及。

二是云学习。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很多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学生只能在家里学习,“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让云学习模式加速推开,而且从大学到小学、再到成年人的专业学习与讨论全面开花。截至2020年2月10日,广东、江苏、河南等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学校加入阿里钉钉“在家上课”计划,预计覆盖全国5000万学生。因此,在这一次云学习浪潮影响下,学校教育方式可能面临一场大的变革。未来的教育可能更多是“学习中心+课程组合”,而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学校+老师”模式,在云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老师,可以自己定制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性能大幅提升。另外,在职人员学习模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云学习将被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云购物。受疫情影响,全国消费者几乎同时开启了“宅”生活模式。电商成为主要消费渠道,见证了“宅经济”的快速崛起。据拼多多平台统计,疫情期间,除了医疗、消毒用品需求大幅上升外,水果生鲜、方便速食、休闲零食、数码产品、儿童玩具、棋牌娱乐、健身器材等类目的商品销量也出现大幅上涨。四是云娱乐。来自北京、重庆、成都、长沙、青岛、苏州等城市的众多头部夜店纷纷入驻“云蹦迪”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进行直播。有头部夜店开播26分钟圈粉30万人,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这些产业在特殊情况下加速发展的趋势看,全社会对云服务产业需求确实非常大。充分把握这样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云服务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二、大数据产业向基层渗透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大数据作为防控疫情的新型作战力量,为联防联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利用大数据追踪人群接触史。因为疫情防控不仅是事后补救,更需要事先预测解决。通过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专业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生活轨迹,追踪人群接触史,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信息。还可根据移动行为轨迹特征来识别高危人群,监测人群从高风险地区向外迁徙的具体情况,并对未来的迁徙行为进行预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专家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人群接触史,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群非常宝贵。

二是利用大数据摸排相关人员。疫情暴发初期,浙江发挥大数据基础平台优势,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滚动摸排相关人员,落实具体管控措施。同时,对相关人员严格落实隔离观察措施,实行聚集活动限制;通过全面启动省际边界、陆地口岸等车辆人员检疫查验等手段,精确到具体人,严防疫情跨界输入,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最基层。

三是利用大数据为公众服务。在中国联通大数据官方微信公众号里,进入“抗‘疫’专区”,可以看到“中国联通大数据疫情防控行程查询助手”,输入手机号码,加上验证码,点击“确认”,就可以看到本人在近14天内是否到达疫情严重地区的情况——这是“防控行程查询”。此外,上面还有“区域风险查询”“城市动态查询”“数据精准防控”“AI产品精准防控”等,这些都是利用大数据得到的结果。

四是利用大数据引导舆情。用好大数据能有效促进信息透明。重大疫情面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压减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空间,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及时发布确诊、疑似、治愈和病亡人员数据,一些互联网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技术优势,推出“实时疫情动态”“疫情地图”“同乘患者查询系统”“发热门诊地图”等产品,同步普及科学防护知识,有效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有利于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传播,公众确实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过去主要是在中高层重大技术问题或决策方面应用较多,对基层公众来说,很多只是停留在一般概念状态。这一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涉及每一个人的切实利益,为大数据产业向基层渗透提供了机遇,使中国大数据技术储备能量得到快速释放,也使大数据产业发展与每一个居民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促进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一般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的密切相联。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大数据产业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就为大数据产业进一步加速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三、人工智能产业进入百姓生活

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无人化服务大显神通。

一是无人机服务。这次疫情暴发之后,空中的无人机通过搭载的设备对人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未戴口罩人群,将立即喊话提醒,防疫喷雾消毒智能机器人也迅速研发并投入防疫一线使用,“抗疫应急物资无人机”顺利完成全流程飞行运输。

二是无人驾驶车服务。在这次疫情期间,无人消毒车可以在疫区与隔离区提供清洁消毒、送餐和物流等智能无人化服务,物流配送部分采用无人配送车承担起疫区的配送工作。

三是机器人服务。在武汉同济天佑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疫情期间通过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等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员交叉感染,提升了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四是无人零售服务。武汉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后,疫区无人超市也在一天之内上线,由阿里的淘鲜达和湖北连锁超市中百仓储承建,超市24小时营业,开业第一天接待200余名顾客。在疫情期间,过去开设的无人药店或无人零售货柜,也活跃起来,满足了客户的需要。近些年,我们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比较快,但是涉及的领域相对比较有限。这一次大规模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通过智能协同为人工智能产业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打通了神经网络,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跃升点。

四、完善公共卫生及防疫体系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虽然中国现在也有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机构与体系,但通过这一次特殊战“疫”的试验,确实暴露出公共卫生及防疫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中国各个城市目前还都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

一是各地缺乏系统的传染病防治医疗体系。2003年的“非典”疫情、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感染人员在常规医院无法收治,就是因为卫生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缺乏。

二是防治传染病的相关产品生产与储备能力严重不足。在这一重大疫情面前,全国各地“一罩难求”的局面令人尴尬不堪,确实发人深思。必须在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认真解决,特别是要解决好应对重大疫情所需应急物资的储备问题。

三是医疗机构的改革方向需要重新调整思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历来以救死扶伤为天职,要为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是,近些年体制改革过程中过分强调其市场属性,淡化了其社会职能,让公共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大大限制了这些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通过此次重大疫情防控的实际验证,进一步表明这种崇高的职业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更需要全社会足够的投资予以支撑。

基于以上认识,在全国高质量发展运行机制中,要制定更加科学硬核的政策支持,引导更多投资进入这个领域,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让其与中国社会公众的社会化需求更加吻合,弥补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品质。

五、结论与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比较大,特别是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到了直接冲击。但是,按照全球已经历过的重大疫情以及中国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是暂时性的,对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影响有限。中国经济经历了这种大浪淘沙的冲击之后,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格局的部分重构,已经显示出部分发展的新热点新动能。研究表明,云服务产业加速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大数据产业向基层渗透,大大拓宽了市场空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百姓生活,深度应用势在必行;完善公共卫生及防疫体系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已经并将继续引导社会资本加速进行投资。这些新热点新动能,既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样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显示出来的新机遇,也是我们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努力方向。为了适应这种新热点新动能的变化,我们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根据新情况、新热点、新动能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乘势推动经济发展热点,特别是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加大公共卫生及防疫体系投资建设力度,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实现2020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作者简介:张占仓,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郑州450002)。

本文节选自《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2期(整理平萍)。

上一条: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下一条: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大势,你一定要知道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郑州航院东校区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19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