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上午,“发展河南低空经济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学术论坛在我校05教学楼A407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由河南科技智库航空技术经济创新研究基地、河南省航空产业促进会、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航空与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及河南省航空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河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赵德友、郑州大学副校长王海杰教授、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玲杰、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孙宏立、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宋伟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副校长刘兆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今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合肥、广州等省市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和生态打造,在此背景下,我们举办“发展河南低空经济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论坛恰逢其时。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的新领域新赛道。河南省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的主阵地,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优越区位。河南省正在构建“一核、两翼、六组团、多园区”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成覆盖全省的“1+4+N”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低空经济,是我省实施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内容,是河南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形成新质生产的重要抓手。
论坛第一阶段由郝伟斌教授主持,孙宏立、赵德友、王海杰、王玲杰等专家分别以“发展低空经济是提升河南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低空经济专精特新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发展低空经济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分享了精彩的观点。孙宏立认为,低空经济已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赛道,并提出了河南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条件以及路径选择。赵德友介绍了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抓手、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建立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王海杰指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发展低空经济、实现“低空经济”和“临空经济”的协同,为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王玲杰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低空经济与新经济、与十大战略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发展低空经济应以人为本、关注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关注产业发展生态、关注因地制宜、关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等内容。
论坛第二阶段由万举教授主持,郝爱民、宋伟、李广春等专家分别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下低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河南的发展路径”“河南发展低空经济的几点思考”“低空全产业链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做了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精彩的观点分享。郝爱民首先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然后诠释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目标,并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构建与河南发展路径。宋伟认为应从需求供给制度等层面全面扎实推进河南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层面拓展应用场景,夯实产业发展阵地;供给层面应壮大市场主体,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制度层面深化空域改革,构建低空经济规则与政策支撑体系。李广春介绍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构成、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策略,提出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论坛第三阶段为自由交流阶段,由常广庶教授主持,单秀旭、陈可、焦宝丰等专家也分别就各自对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看法和提出宝贵意见。最后,常主任总结指出,围绕低空产业、无人机、新质生产力等议题,各位专家的主旨报告、交流发言,从理论上进一步明晰了低空经济的科学内涵,从实践上指出我省发展低空经济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并结合自己工作和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体现了我省政产学研用对低空经济关注和思考,论坛结构紧凑、内容丰富、主题突出、成效显著,必将为河南推进优势再造战略、加快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稿汪淑娟、杨震;图片孙亚东;编辑姚海燕;审核常广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