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7日,来自清华大学和航空产业的重量级嘉宾齐聚清华经管学院,共同探讨新经济形态下,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布局下,中国航空产业如何通过产融结合,实现快速发展。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志宏博士、教授应邀参会,会议期间和中航材、中国交通运输学会的专家进行了广泛交流。会后在清华大学、北航分别和中心首席科学家蔡临宁主任、张宁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陈凤玲主编一行进行了座谈,从而对有关中心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硕士点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培育(教育部国际司口径)等工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首先致开幕式辞。杨校长指出,产融结合的时代,航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承载者”,航空运输的高程度国际化特点,决定其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先导产业和关键产业。身负深度参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双重使命,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航空产业的发展,诸如清华经管学院的航空管理硕士项目、航空EMBA等优质的中法合作品牌学位项目都为航空产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管理人才。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致力于为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并希望同航空产业有更紧密合作。
其后,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助理、高管教育中心主任、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致辞,表明了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支持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努力。王勇博士表示,航空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而对于航空管理人才的培养,清华经管学院高管教育中心始终不遗余力,砥砺前行。无论学院常设的航空管理硕士、航空EMBA,或者今天隆重举办的管理论坛等,对于一个知名商学院而言,投入如此多的优质资源,做行业领域人才的深度培养,这在中国其他商学院乃至放诸国际,亦不多见。新时代下,以学习增强创新尤其重要,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洞察未来,做有远见的思考者,以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四种思维指导民航改革 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加强适航体系建设
聚焦经济核心领域发展和关键行业,如何实现民航业与民用航空工业的协调发展,是民航改革的重点。中国民用航空管理局李健副局长就此话题展开演讲。李健副局长指出,十八大以来,民航产业面临新环境、新形势,以全新思维应对不同时期的定位与调整至关重要。以全局思维定位民航,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底线思维夯实民航安全基础,以系统思维统筹民航各子系统协调并进,以创新思维推进民航改革和发展。此外,无论从历史或当前客户需求及未来市场发展来看,整合优势资源全面加强适航体系建设,全方位提升全链条的服务适航能力势在必行。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机遇,伟大的机遇呼唤伟大的精神,李健副局长最后呼吁,航空人要以更高的情怀与担当实现中国民航强国梦,抓住机遇,实现自我。
投资机场业成为产融结合时代的新选择
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亮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畅谈产融结合新时代下民航业发展的新机遇。韩总认为,民航业在产融结合时代的发展壮大,主要有两种方向:一是民航业对外投资,民航企业通过成立非银金融、开展股权投资、推进重组兼并,实现产业多元化和效益最大化,另一种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民航业。尤其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基于目前民航大发展、机场大建设、政策大支持的宏观有利背景,投资机场业大有可为,投资大方向也日益清晰,可以重点从提升行业均衡性、推进产业多元化、实现建设运营一体化上发掘价值。韩总认为,交叉持股、混业经营、兼并重组、管理输出是机场集团与社会资本结合的新方向。展望未来,机场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个性化的PPP模式,减轻机场建设运营的压力,实现机场发展与社会资本的密切结合和互利共赢。
催人奋进+举步维艰 何解通用航空的之“痛”?
作为中国航空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篇章,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中民航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朱益民,用“通和痛”来形容通航产业的发展现状。朱总指出,与当前盲目的通航热现象不同,通航发展可谓现状催人奋进,现实举步维艰。其“痛”有三:“上不了天”谓之“头痛”、“下不了地”谓之“脚痛”,“挣不了钱”谓之“心痛”。前者矛盾集中于中低空的开放、管理与使用;“脚痛”则源于当前机场建设数量及起降点仍存在诸多误区与发展滞后;而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与创新的盈利模式则是造成当前通用航空“心痛”的重要原因。找到痛点方对症下药,找准要害宜有的放矢。针对每一痛点找出关键解决路径与措施,朱总对未来通用航空拥有更具价值与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并超越美国充满信心,并寄望通航服务更好的贴近大众生活,实现人人需要、无所不在。
建设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促进中国民航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党委书记杨元元,结合中国民航发展经验与当前国际先进标准技术,解读中国民航未来发展与挑战。经过几代民航人的奋斗努力,中国民航已获得长足发展,并预计在2024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我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来自以下七方面的严峻挑战与使命:带有前瞻性的综合改进和发展机场设施;建设节约型机场;建立新型的高效、透明、多层次、非干扰式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充分应用新技术,改变空中管理的理念,建立一个以不同方式来监视和管理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立民航行业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综合性、国际性的大数据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全面系统的提高天气预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建立适应并在一些方面领先的国际新技术、新标准、新程序的适航审定系统。尽管挑战极为严峻,但中国实现民航强国之步伐始终坚定不移。元元局长同时表达了清华大学能够继续以精尖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输送继续支持中国民航发展的寄望。
主旨演讲之后,本届论坛进入圆桌对话阶段,主题是产融结合新时代全球航空发展新机遇。圆桌对话由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教授担任主持。对话成员由中国东方航空[股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唐兵,波音中国总裁John Bruns,空中客车中国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尹晓刚,华龙商务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冰及民生金融租赁飞机租赁事业部总裁王福厚组成。
传统航空公司如何应对新环境、新机遇走好改革与转型之路?如何预见“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做出航空产业沿线网络布局新规划?中国大飞机制造业发展崛起举世瞩目对现有国际航空市场带来哪些挑战与影响?目前正在兴起与发展的中国商务航空正经历哪些社会理解“误区”?未来的航空市场是否会出现天空版的“滴滴打机”?……
就主持人针对当下航空产业发展中各种挑战与机遇所给出的提问,圆桌嘉宾一一从各自领域给出精彩作答。直击要点,解读策略,预判趋势,论点精彩独到,论据客观充分,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为更好的帮助中国航空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积累自己的核心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型,提升中国航空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经管学院和法国国立民用航空大学依托在航空和管理学科的领先优势和深厚积淀,于2013年共同开发了国内领先的“航空管理高级硕士”项目。迄今为止,这个项目已经举办三期。
本次论坛既是清华大学关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清华大学经管院主动切入航空产业高管培养的蓝海谋略,对我校和中心的航空发展有重要启示,会积极促进中心在航空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布局和发力。(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办公室文,田珊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