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专家应邀参加【老杨会客厅】:对话陈锡添 畅聊河南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5日 09:43  点击:[]

2017年2月24日,应国内著名的产业集聚专家杨建国邀请,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志宏参加了“老杨会客厅”,聆听了邓公南巡讲话的报道者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与创新强音。

老杨会客厅来了一位重磅嘉宾,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对河南也感情深厚,他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营养餐,为发展指点迷津。

陈锡添:今年是小平南巡25周年,25年前我很有幸作为一个记者随访了小平南巡的全过程。

坐在老杨会客厅的这位老者,就是当时全程陪同南巡采访,一纸风行,名闻天下的记者陈锡添。

   陈锡添:小平南巡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全世界的第二经济体,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慢慢提高了很多,小平的南巡可以说是扭转中国发展的航向。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陈锡添见证了这个仅有三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一步步发展成为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现如今,自贸区的概念又给深圳带来了产业升级和生活升级的想象空间。陈锡添见证了深圳速度,深深的懂得抓住机遇谋发展这个真理。所以坐在老杨会客厅和老杨对话,也将对我们河南发展指点一番。

陈锡添:河南很多大省的称号,工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要把大省变成强省就厉害了。

杨建国:郑州现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牌非常多,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园区,还有一个中原城市群,这几张牌叠加起来为我们现在的郑州迈向国际中心城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015年深圳的前海和蛇口先后挂牌设立自贸区,2016年全国新设7个自贸区,这次河南也榜上有名。在陈锡添看来,虽说深圳已经有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成果,而在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这一新的国家战略下,深圳和河南一样,都成为了探路者,差不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陈锡添:深圳的速度大家都清楚吧。 在前些年每年年均GDP的发展25%,创造了奇迹,这个在全国是没有的,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深圳还要有质量。深圳还制定了一个法规条例,叫做深圳经济特区质量条例,政府就是这么重视。所以,从速度到质量的跨越,这个本身就是很大的创新。


陈锡添认为,河南现如今的发展,有很多可以借鉴深圳的地方,这一轮自贸区的设立和早年经济特区不同的地方在于,政策红利已不是重点,更多强调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陈锡添:深圳和河南一样,教育是一样的短板。深圳这些年来创新发展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我觉得很适合郑州,适合河南,只不过深圳走先了一步,河南郑州也会走这步路,你不引进人才怎么发展?

创新发展,人才先行。谈及未来如何深化改革,陈锡添认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一大保障。而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圳已经先行先试,有了一套成熟的路子。

    陈锡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时候就要淘汰落后的企业,淘汰他之后就会自己升级,他为了避免你淘汰还要自己升级,你这个企业不行了,被淘汰了,他就拼命去转型,逼他转型升级,他一转型就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了。所以,我们提出先增加高新企业,不一定是新建设。

对于河南来说,最近几年,一连串试验区示范区自贸区的名号接踵而至,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角色越来越凸显。作为研究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认为,借助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挥“一带一路”作用,探索一套“河南模式”应该是我们发力的重点。

   杨建国:第一,创新。第二,转型。我们河南打四张牌,必须要体制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的结构。



 

上一条:张志宏参加“九三楷模”刘文魁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做典型发言 下一条:河南省航空学会来我校洽谈合作暨2017郑州航展论坛事宜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郑州航院东校区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1912193